航模“发烧友”也能造出无人机

2020年05月1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中青报系    

航模“发烧友”也能造出无人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实习生 彭羽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19日   07 版)

航模“发烧友”也能造出无人机

门振宇受访者供图

一群非科班出身的“发烧友”,也能造出无人机?

这对于安徽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路航空”)董事长兼技术总监门振宇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深耕植保无人机、航拍无人机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在这条路上奋斗了15年。团队40人,平均年龄30岁,大都不是科班出身”。

位于安徽淮北市经济开发区的天路航空,已研发并试飞了TL-200、TL-400、TL-800、TL-X6等数十款多功能固定翼无人飞机,并与中科院空间中心、航天二院、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紧密联系,在林业、气象、应急等领域进行科研合作。

门振宇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小学五年级时他与航模结缘,“学校没有开设航模课,我和好朋友就自己找机会接触航模。”一张木制器械的图纸都能让他兴奋地一连研究了好几天。由于父亲是司机,门振宇小时候经常陪父亲开车、修车,耳濡目染,对一些机械知识并不陌生。“现在想想,玩机械模型可以启发一个人对于智能产品的初期理解和向往,打开眼界,还真要感谢那时候淘气的自己”。

大学毕业后,门振宇在公安部门工作了半年,但他觉得自己“放不下”对机械技术的喜爱,辞职离开了家乡。打工之余,门振宇先后自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复合材料等相关知识,为研发无人机做准备。

2004年,门振宇朋友的公司要用无人机为北京一高尔夫球场做测绘,找门振宇担任项目技术顾问,“这是从事无人机研发的绝佳机会”。然而不久,这家公司被收购,项目终止,门振宇只好又到海南找了一份新工作。

2006年,不甘心的门振宇再次回到北京,成立了一个小团队,购买、改装航测飞机,拍摄商业图、地形图。但航测飞机成本实在太高,只要在20架次飞行内飞丢一架飞机,或是10架次飞行内摔坏一架飞机,都会亏本。

意外总是不可避免,“飞机撞过山,掉过白菜地,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他回忆,有一次在山沟里做航测,为了抢在天气变化前完成任务,他们紧急采购了70多张三合板,再用胶布贴紧,花掉几千元,专门铺了一条木跑道,终于让飞机成功起飞,圆满完成了航测任务。

在探索航测过程中,门振宇开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研发、制造无人机。

2010年,门振宇经人介绍,获得了与空间科学家姜景山院士合作研发无人机的机会。“计划是研发翼展7.5米、重量120公斤,可连续飞行24个小时的无人机。那时,能够研发生产同等规模无人机的民企还是不多的”。

为了将该款飞机造出来,团队在北京通州张家湾枣林庄的厂房,没日没夜地研发。冬天厂房没有供暖设施,大家自己装上暖气片和煤球炉;请不起专业画图设计师,他们就请兼职设计师周末来帮着画图纸。

最终,从设计图纸到首次试飞成功,仅用了5个月。“当时,姜院士夸我们是天才,这振奋了我们的信心。”门振宇说。

2012年,恰逢淮北市城市转型发展、招商引资,门振宇决定回家乡创业。当地政府提供了800万元债转股协议支持和2800平方米免租金厂房,在贷款申请方面也给予支持。

“刚回来时,有人质疑,认为我们几个是骗子,因为投资人、合伙人‘五花八门’,还有卖白酒的,能造出来飞机?”但大伙都憋了一股劲儿,在模具开发、程序编制等方面蓄力,积累技术经验。

2013年,公司第一架民用无人机被北京一家公司采购。2014年,一个占地6180平方米的新厂房投入使用。“但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还有配套硬件和人员成本”。

2015年,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半年多时间,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但团队30多个年轻人,不仅没人离去,很多人甚至自掏腰包,买来生产、研发急需的配件和材料。

“我都担心团队要散了,没想到没一个人提钱的事,也没人抱怨。团队反而开足了马力,抢在时间节点前完成了任务。”门振宇回忆,2016年年初,他卖掉了自己一套北京的住房,预付款刚拿到手,就给员工补发了工资。“那次危机之后,我决定,一定要把公司办成‘大家的公司’”。

reebok 官方网站 search 京东 苏宁易购 路易威登 唯品会 阿迪达斯 半岛 Gucci 官方网站 爱奇艺搜索 耐克中国官网 赶集网 联想官方商城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前程无忧 有道词典 匡威(CONVERSE)中国官网 交通银行 魅族官网 华为商城 farfatch 官网 armani beauty 百度全职 百度全职 百度兼职 百度兼职 百度校园 百度校园 百度招聘 百度招聘 百度企业 百度企业 百度日报 阿里巴巴图标库 百姓网 百度贴吧 百度知道 爱问人事 微博 知乎 搜狐 推荐到豆瓣